短分子蒸餾裝置是一種在高真空和低溫條件下,利用不同物質分子平均自由程差異實現高效分離的精密設備,廣泛應用于高附加值物料的提純,如魚油EPA/DHA濃縮、維生素E精制、天然香精脫臭及CBD油純化等。其核心優勢在于受熱時間短(數秒)、操作溫度低、無沸騰鼓泡,可有效避免熱敏物質分解。然而,因系統密封性要求高、操作參數敏感,使用中常出現真空度不足、餾出物渾濁、刮膜器卡滯等問題。掌握
短分子蒸餾裝置典型故障的成因與科學解決方法,是保障分離效率與產品品質的關鍵。

一、真空度無法達到工藝要求(>1Pa)
主要原因:
系統泄漏:法蘭密封圈老化、玻璃接口松動或焊縫微裂;
冷阱效率低:冷卻介質溫度不夠(應≤–70℃)或液氮/干冰耗盡;
真空泵油乳化或前級泵故障。
解決方法:
使用氦質譜檢漏儀或丙酮噴霧法排查漏點,更換氟橡膠(FKM)或全氟醚(Kalrez)密封圈;
確保冷阱持續低溫,及時補充制冷劑;
定期更換擴散泵油與前級旋片泵油,檢查排氣過濾器是否堵塞。
二、餾出物顏色深或含雜質
可能因進料預處理不足、加熱溫度過高或刮膜不均所致。對策:
進料前經脫色、脫水、過濾(≤5μm)處理,去除膠質與水分;
嚴格控制蒸發面溫度(通常比沸點低30–50℃),避免局部過熱碳化;
調整刮膜器轉速(200–400rpm),確保液膜均勻薄層,提升傳質效率。
三、刮膜器運行異?;螂姍C過載
常見于高粘度物料未預熱、機械間隙過小或軸承潤滑不良。應:
高粘物料(如甘油酯)需預熱至60–80℃再進料;
檢查刮板與蒸發筒間隙(通常0.5–1.5mm),防止干摩擦;
定期通過油杯注入高溫潤滑脂(如KlüberIsoflexNBU15)。
四、冷凝器結垢或堵塞
多因餾分冷凝后粘附管壁。建議:
選用內冷式螺旋冷凝器,增大換熱面積;
每批次結束后趁熱用溶劑(如乙醇、正己烷)循環清洗;
對易結晶物料,設置自動刮刀或脈沖反吹裝置。